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第十一章 信度 作業

題目2:試簡述真分數與誤差分數理論的要意。

真分數與誤差分數理論指出:
受試者在測驗上的實得分數(X)是由真分數(T)與誤差分數(e)兩個部份所組成,公式如下:

X=T+e

其中
X(實得分數)是指受試者在測驗中的反應加以評分後所得的分數。
T(真分數)是指在不受任何因素干擾下,測出受試者的真正特質所在的分數。
e(誤差分數)是指進行測驗的測量時所產生的誤差分數。

在現實情況中,T永遠是未知數(無法真正測出),所以我們可以使用間接的方式,從誤差分數來預測或估計真分數。所以說,所謂的信度就是指測驗中的誤差量,當誤差量越大,信度就愈低;誤差量越小,信度就越高。

出處: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周文欽)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第九章 問卷 作業

國中教師使用教學媒體意願及其電腦資訊能力調查問卷
指導教授:陳木金 博士
編製者:吳宏斌
親愛的教育先進您好:
為了瞭解目前國中教師進行課程教學時,對於其教學活動內容使用教學媒體的意願,以及本身的資訊相關能力,所以設計以下問卷來進行了解。本問卷採匿名形式僅作為學術研究,懇請各位教師依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衷心感謝您的配合!
國立台東大學99級教學科技碩士班
吳宏斌 敬啟
2008.12.04

基本資料:
1.任教學校:_________

2.性別: □男 □女

3.任教年資:□5年以下 □5~10年 □11~15年 □16~20年 □21年以上

4.擔任職務:□主任 □組長 □導師 □專任教師

5.任教領域:□語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藝術與人文□健康與體育□綜合領域

一、國中教師使用教學媒體意願調查

面對目前越來越多元的課程內容,以及資訊科技不斷地快速發展,使得有越來越多跟教學有關的教學媒體不斷地被發展,請您針對以下問題回答:

1.您目前所知道的教學媒體有哪些?

2.您有使用過教學媒體的經驗?如果有,請簡單描述。

3.您認為教學媒體對您的教學課程有何影響?

4.您認為在使用這些教學媒體時,常會遭遇到哪些困難?

二、國中教師的電腦資訊能力調查

隨著電腦的普及以及使用者年齡層的下降,電腦已經變成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當然也提供我們許多便利,舉凡收發信件、搜尋資料、購物...等等,請依您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1.您覺得自己具備哪些電腦的資訊能力?

2.您覺得目前國中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的資訊能力?

3.您知道透過何種管道可以增進自己的資訊能力?

4.您覺得電腦的資訊能力與教學之間影響的程度為何?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第八章 抽樣 作業

根據「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P.247亂數表
從第十一橫行第二直列開始
對照台中市國中學校編號選取
有大德國中、四張犁國中、西苑高中國中部、雙十國中、光明國中
資料如下:

大德國中
校長:楊汝明校長
EMAIL:fo009@mail.ttjh.tc.edu.tw

四張犁國中
校長:徐榮燦校長
EMAIL:hsu100@ms2.scljh.tc.edu.tw

西苑高中國中部
校長:劉進忠校長
EMAIL:ljcx@sysh.tc.edu.tw

雙十國中
校長:莊煥綱校長
EMAIL:g00-01@mail.ssjh.tc.edu.tw

光明國中
校長:張玉台校長
EMAIL:changyu.tai@hotmail.com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Student Moviemakers讀後摘要

數位電影攝製進入藝術教室

以往拍電影要求昂貴的設備,並且花很久學習編輯軟體和非常專業的技能課程。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影片編輯軟體和web2.0技術,幾乎任何人用電腦可能花幾天就可以創造一部專家看的電影。

一位專家Gran提到電影用Apple創造的軟件Inc來編輯的效果:「真實地也令人驚訝!」。

Web 2.0的技術允許可以讓我們工作遠超過在教室,並且與世界各地的學校合作,通過參與這樣的影片, 學生有機會可以看各式各樣具有創造性和技術性的課程。

一個藝術老師Fuglestad,在教了動畫會工作的三個女孩相關的軟體之後,她們便可以每天獨自地製作一兩個畫面。看著她的學生製作動畫, Fuglestad得到了兩個結果:「複雜的軟體並不可怕,你只需要知道在哪裡點擊就可以了」、「即使數位媒體要求繁瑣的工作,但它對於觀眾可是會創造一種驚奇的刺激」。

Fuglestad 發現將數位媒體加入藝術教室之後,學生普遍反應熱烈,尤其當她的學生知道他們的作品將在網上分享,而且在互相觀摩之後,他們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看法,所以後來越來越多學生喜歡用拍電影的方式來說故事。

當學生拍一部電影時,他們學到的比影片的內容還要更多,他們學會從主題嘗試建構、明確並獲取適當的心情,他們所使用的詞表達良好溝通,並且一起有禮貌地輪流工作、分享。

出處:http://www.edweek.org/dd/articles/2008/06/05/04art_web.h01.html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第六章 調查法 作業

一、研究主題:

臺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對於教職工作滿意程度之調查

二、研究目的:

1.了解目前臺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對於教職工作滿意程度為何?
2.提出研究與建議,提出改善教職工作環境的參考

三、研究問題:

1.目前臺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對於職場環境的滿意程度為何?
2.不同性別教師是否對於職場環境的滿意程度有差異?
3.不同任教年資教師是否對於職場環境的滿意程度有差異?
4.擔任不同職務教師是否對於職場環境的滿意程度有差異?
5.觀察出教師希望教職環境改善的方向為何?

四、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以臺東縣國民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
2.研究工具:以「國民中學教師職場環境滿意程度調查表」蒐集相關資料(如下)


國民中學教師職場環境滿意程度調查表

各位教育先進您好:
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撥冗填寫這份問卷。這份問卷主要是探討 「臺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對於職場環境的滿意程度」。本問卷所得的資料僅供學術研究之用,請您依個人的實際感受與看法來填寫,並懇請不要遺漏任何題目,您所填答的資料我們會完全保密,請您安心作答。謝謝!

敬祝事業順利 身體健康

臺東大學教學科技研究所研究生:吳宏斌

第一部份:基本資料


1.任教學校:_________
2.性別: □男 □女
3.任教年資:□5年以下 □5~10年 □11~15年 □16~20年 □21年以上
4.擔任職務:□主任 □組長 □導師 □專任教師

第二部分:工作滿意程度


1.我對於目前國中教師的薪資是否感到滿意?□ □ □ □ □
2.我對於目前教師每日工作時間是否感到滿意?□ □ □ □ □
3.我對於目前教師每日工作內容是否感到滿意?□ □ □ □ □
4.我對於目前教師的進修管道是否感到滿意?□ □ □ □ □
5.我對於目前教師升遷制度是否感到滿意?□ □ □ □ □
6.我目前與其他同事互動是否感到滿意?□ □ □ □ □
7.我目前對於自己的教學成就是否感到滿意?□ □ □ □ □
8.我目前對於自己的職務是否感到滿意?□ □ □ □ □

網路問卷:http://www.my3q.com/home2/250/wwhhbb6542/35528.phtml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第五章 觀察法 作業

試以一篇實際的觀察法論文為例,說明其所運用之整個觀察法的步驟(含研究主題、目的及問題)

研究主題:試談網路檢索的基本知能

研究目的:探討使用者利用網路資源所需具備共同的知識內涵以完成特定的步驟。

研究問題:
  1. 網路使用者一般的使用行為為何?亦即,使用的指令、使用的目的為何?
  2. 網路使用者一般的困難類型為何?亦即,網路資源使用者常遭遇的困難是什麼?
  3. 網路使用者是如何開始使用網路資源的?如何學會?
  4. 網路資源使用者在使用某些指令時,對這些指令的認知是什麼?亦即,他們如何知道執行某些動作(task)時要使用何種指令?
  5. 網路資訊檢索者是否有所謂的知識結構?亦即?網路使用者是否對某些指令有共同的認知,而可以知識表示法呈現出來?

研究方法:
  1. 研究對象:四十一位網路資源使用者(三十五位為第一次接受網路資源檢索課程的圖書館系大學生、研究生,六位未受過正式網路課程訓練的非圖書館系學生)
  2. 研究工具:觀察記錄表、問卷
  3. 實施程序:先獲得受訪者的同意,由訪談者說明研究目的及進行的方式,接著開始進行觀察(在觀察記錄表記錄各項活動,並將談話錄音),檢索活動結束後,利用問卷訪問受訪者,並將其訪談錄音。
  4. 資料處理

研究結果:

  1. 資源利用是網路檢索的基本能力之一。
  2. 網路使用及檢索的課程有其必要性。
  3. 相關的研究方法應不斷改善創新。

論文出處:http://140.122.127.251/ttscgi/pdfimage?15:10900:/absimg/86/861241.pdf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第四章 研究效度 作業

題目:試從影響建構效度的主要因素,申述提高研究之建構效度的方法。

答:
一一建構效度指的是「在研究的歷程中所牽涉的變項能夠成功操作的程度」,也就是說,適當明確地給予變項操作型定義的程度,就是建構效度。

一一影響建構效度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操作、界定或測量變項的方法,所以想要提高建構效度,就必須在研究過程中使用更合乎理論以及最合宜的方法或工具。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第三章 文獻探討 作業

題目:試述文獻探討中,常用工具書的種類及其涵義與使用的方法。

一一工具書依據特殊編排方法,以供檢索知識、資料或資訊的書籍,可分為指引性工具書及資料性工具書兩種,主要的指引性工具書有索引、摘要和書目三種,主要的資料性工具書則有字典、辭典、百科全書等等。其中最常用的工具書就屬索引摘要兩種。

一、索引

  1. 涵義:將各種文獻資料的出處分門別類彙整成冊,以方便供人快速、正確查閱。
  2. 使用方法:先從目次中查出我們要尋找領域的頁次,翻閱至該頁次後再查有關論文之出處。

二、摘要
  1. 涵義:「摘要」地對論文作扼要敘述,可以對該論文內容有更簡要的認識。
  2. 使用方法:編排方式和內容均和索引相似,故使用方式也相同。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ERIC文章搜尋心得

題目: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 Small Colleges

通常小學校在面臨推展資訊技術時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問題,例如所需的設備及所需的費用如何調配?本文舉了許多當時一些規模比較小的學校機構應該注意以及已經面臨的問題:
1.無線網路會推廣網路的使用
2.筆記型電腦的普遍提高方便攜帶的便利性
3.多媒體的創作可以幫助資訊教育
4.電子教室的應用提供多元的學習方式
5.線上學習能增進學習效率及節省資源
6.安全性問題為因為資訊科技發達而伴隨而來
7.網路圖書館資源提供不一樣的選擇
8.線上訓練的方式對於小機構也是常常使用的功能
9.Linux的相關產品也是會提供有不同的選擇
10.微軟視窗的操作已成普遍

整體來說,規模比較小的學校機構應該考量自己的經濟能力、職員人力及真正所需的設備來決定使用何種程度的資訊技術,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之中,也要常常修正及調整其方向,這樣才能將資訊技術更適當地推展。

文章來源:http://www.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t_storage_01/0000019b/80/1b/bf/e8.pdf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第二章 研究問題與假設 作業

題目:試建立一個包含有自變項、中介變項和依變項的研究架構

研究:國中不同性別的學生與其數學成就之間的關係

架構:
------性別 ----------> 學習興趣 --------> 數學成就

------自變項 -----------中介變項----------- 依變項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第一章 研究的基本概念 作業

題目:試述研究的種類,並舉例說明之。

依照不同的研究本質,可對研究作不同種類的分類,描述並舉例如下:
一、依研究的「客體」來分
(一)自然科學研究

說明:探討宇宙間一切自然現象的研究。
舉例:重力、表面張力及表面粗糙度對微流體流動時間影響之研究
(二)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
說明:探討與人有關之一切現象及問題的研究。
舉例:國三學生參與補習行為、學業成績與心理幸福關聯性之研究

二、依研究的「科學取向」來分
(一)實徵性研究
說明:以科學的方法來蒐集資料並分析以解答問題或驗證假設。
舉例: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
(二)非實徵性研究
說明:不依科學的方法所進行之研究。
舉例:莊子人生哲學之研究

三、依研究的「時間取向」來分
(一)橫斷研究
說明:同一時間內,蒐集並分析不同年齡資料的研究。
舉例:高雄縣特教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二)縱貫研究
說明:針對一群相同受試者,經長時期蒐集資料並作分析的研究。
舉例:外籍配偶來台生活適應歷程之研究
(三)橫斷持續研究
說明: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經長時期蒐集資料並作分析的研究。
舉例:國小學童寫作能力發展之研究

四、依研究的「功能」來分
(一)基礎研究
說明:目的在探求知識的原理與原則。
舉例:青少年後設認知量表編製之研究
(二)應用研究
說明:目的在將所研究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
舉例:台東縣少棒發展問題之研究
(三)評鑑研究
說明:目的在評鑑某一特定事件的價值或得失。
舉例:國民小學書法教學之現況調查-以台東縣為例

五、依「資料的蒐集方法」來分
(一)觀察研究
說明:利用直接觀察與紀錄的方式進而分析其關係。
舉例:兩位國小離婚女性教師生涯發展之敘說研究
(二)調查研究
說明:利用抽樣原理得到部份樣本以進行分析,進而推論整體的現象。
舉例:台東區國高中生對科學與科學本質態度調查研究
(三)實驗研究
說明:在控制的情境中,利用某些工具來蒐集資料的方法。
舉例:FLASH創意教學設計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影響之實驗研究

資料來源:研究方法 實徵性研究取向<周文欽>
參考網址:http://edu.nttu.edu.tw/edu/contents/journal/journal_list.asp?menuID=411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The Benefi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讀後感

在這幾十年之間,有關電腦的一些相關技術被帶入教育界,有越來越多的電腦科技技術改善了教學的環境,包含了教育資源的取得與流通、教師教學方法的多元、教學媒體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等等,這篇文摘主要就是就是在觀察資訊技術所帶來的好處。

首先學生透過電腦輔助教學(CAI),可以獲得更迅速、更廣泛地學習,尤其是在初等教育、軍事訓練及成人教育等領域,所以在提昇效率的情況下,無形之中就節省出許多時間,文摘中簡略舉出資訊技術改善教育過程的實例,如:電腦工具簡化繁瑣的行政業務及記錄、因電子郵件或網際網路使得人與人距離拉近等等。而教育教法的不斷演進,其實也是促進資訊技術往前推進的動力,我們需要遠端進行課程,所以發展出更完整、更便利的遠距教學設備;我們希望學生能更容易獲得課堂外的知識,所以網頁的資訊越來越完整並且普及,整體來說,其實資訊技術和教學的演進是相輔相成的。

但是在資訊技術不斷提升的情形之下,老師在教學過程的角色定位必須做適當的調整才行,以往可能是一位獨立的知識傳授者,現在由於知識的取得變得容易且多元,老師可能就要在教學過程當中,扮演具有協助學生的一位知識引導者,藉由自己的教學經驗,安排適當的教學情境及適宜的教材教法,並且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能挺身而出來進行問題解決。

文摘中提到幾項重點:
一、在學生方面,因為資訊技術的導入,學習方式及態度也會跟著改變,例如:
1.變得更容易用資訊整理的態度面對各種問題
2.對於學習能兼具個體獨立自主的方式,和與同儕合作互助的姿態
3.學習更專業的知識並能自動與人分享的習慣

二、如何使得這些資訊技術的優點確實發揮,可以從下列因素著手
1.一個詳細的技術計畫
2.師範訓練及教育
3.從行政支持
4.從社區支持
5.從政府支持

三、雖然瞭解並且大致推論有如此的現象,但是如何明確、數據化的評估資訊技術與教育成效之間的關係確實不易,大致遇上的問題有:
1.教育過程的關鍵因素頗多,包括教育設計、內容、和教學策略與相關軟體和教室環境等等,很2難評估由資訊技術所帶來的影響。
2.技術本身的本質是相當動態的,當長期的研究完成時,當時研究的資訊技術往往已經過時了。

總而言之,對於教育的過程之中,資訊技術扮演重要而且正面的角色,它必須先存在於整個教育環境體系之下,我們才能評估其替老師、學生,甚至整個教育體制所帶來的影響,針對評估結果再加以改進資訊技術,如此良性循環,才是我們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

文章來源:http://www.ericdigests.org/1999-1/benefi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