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第四章 研究效度 作業

題目:試從影響建構效度的主要因素,申述提高研究之建構效度的方法。

答:
一一建構效度指的是「在研究的歷程中所牽涉的變項能夠成功操作的程度」,也就是說,適當明確地給予變項操作型定義的程度,就是建構效度。

一一影響建構效度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操作、界定或測量變項的方法,所以想要提高建構效度,就必須在研究過程中使用更合乎理論以及最合宜的方法或工具。

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第三章 文獻探討 作業

題目:試述文獻探討中,常用工具書的種類及其涵義與使用的方法。

一一工具書依據特殊編排方法,以供檢索知識、資料或資訊的書籍,可分為指引性工具書及資料性工具書兩種,主要的指引性工具書有索引、摘要和書目三種,主要的資料性工具書則有字典、辭典、百科全書等等。其中最常用的工具書就屬索引摘要兩種。

一、索引

  1. 涵義:將各種文獻資料的出處分門別類彙整成冊,以方便供人快速、正確查閱。
  2. 使用方法:先從目次中查出我們要尋找領域的頁次,翻閱至該頁次後再查有關論文之出處。

二、摘要
  1. 涵義:「摘要」地對論文作扼要敘述,可以對該論文內容有更簡要的認識。
  2. 使用方法:編排方式和內容均和索引相似,故使用方式也相同。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ERIC文章搜尋心得

題目:Information Technology at Small Colleges

通常小學校在面臨推展資訊技術時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問題,例如所需的設備及所需的費用如何調配?本文舉了許多當時一些規模比較小的學校機構應該注意以及已經面臨的問題:
1.無線網路會推廣網路的使用
2.筆記型電腦的普遍提高方便攜帶的便利性
3.多媒體的創作可以幫助資訊教育
4.電子教室的應用提供多元的學習方式
5.線上學習能增進學習效率及節省資源
6.安全性問題為因為資訊科技發達而伴隨而來
7.網路圖書館資源提供不一樣的選擇
8.線上訓練的方式對於小機構也是常常使用的功能
9.Linux的相關產品也是會提供有不同的選擇
10.微軟視窗的操作已成普遍

整體來說,規模比較小的學校機構應該考量自己的經濟能力、職員人力及真正所需的設備來決定使用何種程度的資訊技術,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之中,也要常常修正及調整其方向,這樣才能將資訊技術更適當地推展。

文章來源:http://www.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t_storage_01/0000019b/80/1b/bf/e8.pdf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第二章 研究問題與假設 作業

題目:試建立一個包含有自變項、中介變項和依變項的研究架構

研究:國中不同性別的學生與其數學成就之間的關係

架構:
------性別 ----------> 學習興趣 --------> 數學成就

------自變項 -----------中介變項----------- 依變項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第一章 研究的基本概念 作業

題目:試述研究的種類,並舉例說明之。

依照不同的研究本質,可對研究作不同種類的分類,描述並舉例如下:
一、依研究的「客體」來分
(一)自然科學研究

說明:探討宇宙間一切自然現象的研究。
舉例:重力、表面張力及表面粗糙度對微流體流動時間影響之研究
(二)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
說明:探討與人有關之一切現象及問題的研究。
舉例:國三學生參與補習行為、學業成績與心理幸福關聯性之研究

二、依研究的「科學取向」來分
(一)實徵性研究
說明:以科學的方法來蒐集資料並分析以解答問題或驗證假設。
舉例: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
(二)非實徵性研究
說明:不依科學的方法所進行之研究。
舉例:莊子人生哲學之研究

三、依研究的「時間取向」來分
(一)橫斷研究
說明:同一時間內,蒐集並分析不同年齡資料的研究。
舉例:高雄縣特教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二)縱貫研究
說明:針對一群相同受試者,經長時期蒐集資料並作分析的研究。
舉例:外籍配偶來台生活適應歷程之研究
(三)橫斷持續研究
說明: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經長時期蒐集資料並作分析的研究。
舉例:國小學童寫作能力發展之研究

四、依研究的「功能」來分
(一)基礎研究
說明:目的在探求知識的原理與原則。
舉例:青少年後設認知量表編製之研究
(二)應用研究
說明:目的在將所研究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
舉例:台東縣少棒發展問題之研究
(三)評鑑研究
說明:目的在評鑑某一特定事件的價值或得失。
舉例:國民小學書法教學之現況調查-以台東縣為例

五、依「資料的蒐集方法」來分
(一)觀察研究
說明:利用直接觀察與紀錄的方式進而分析其關係。
舉例:兩位國小離婚女性教師生涯發展之敘說研究
(二)調查研究
說明:利用抽樣原理得到部份樣本以進行分析,進而推論整體的現象。
舉例:台東區國高中生對科學與科學本質態度調查研究
(三)實驗研究
說明:在控制的情境中,利用某些工具來蒐集資料的方法。
舉例:FLASH創意教學設計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影響之實驗研究

資料來源:研究方法 實徵性研究取向<周文欽>
參考網址:http://edu.nttu.edu.tw/edu/contents/journal/journal_list.asp?menuID=411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The Benefi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讀後感

在這幾十年之間,有關電腦的一些相關技術被帶入教育界,有越來越多的電腦科技技術改善了教學的環境,包含了教育資源的取得與流通、教師教學方法的多元、教學媒體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等等,這篇文摘主要就是就是在觀察資訊技術所帶來的好處。

首先學生透過電腦輔助教學(CAI),可以獲得更迅速、更廣泛地學習,尤其是在初等教育、軍事訓練及成人教育等領域,所以在提昇效率的情況下,無形之中就節省出許多時間,文摘中簡略舉出資訊技術改善教育過程的實例,如:電腦工具簡化繁瑣的行政業務及記錄、因電子郵件或網際網路使得人與人距離拉近等等。而教育教法的不斷演進,其實也是促進資訊技術往前推進的動力,我們需要遠端進行課程,所以發展出更完整、更便利的遠距教學設備;我們希望學生能更容易獲得課堂外的知識,所以網頁的資訊越來越完整並且普及,整體來說,其實資訊技術和教學的演進是相輔相成的。

但是在資訊技術不斷提升的情形之下,老師在教學過程的角色定位必須做適當的調整才行,以往可能是一位獨立的知識傳授者,現在由於知識的取得變得容易且多元,老師可能就要在教學過程當中,扮演具有協助學生的一位知識引導者,藉由自己的教學經驗,安排適當的教學情境及適宜的教材教法,並且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能挺身而出來進行問題解決。

文摘中提到幾項重點:
一、在學生方面,因為資訊技術的導入,學習方式及態度也會跟著改變,例如:
1.變得更容易用資訊整理的態度面對各種問題
2.對於學習能兼具個體獨立自主的方式,和與同儕合作互助的姿態
3.學習更專業的知識並能自動與人分享的習慣

二、如何使得這些資訊技術的優點確實發揮,可以從下列因素著手
1.一個詳細的技術計畫
2.師範訓練及教育
3.從行政支持
4.從社區支持
5.從政府支持

三、雖然瞭解並且大致推論有如此的現象,但是如何明確、數據化的評估資訊技術與教育成效之間的關係確實不易,大致遇上的問題有:
1.教育過程的關鍵因素頗多,包括教育設計、內容、和教學策略與相關軟體和教室環境等等,很2難評估由資訊技術所帶來的影響。
2.技術本身的本質是相當動態的,當長期的研究完成時,當時研究的資訊技術往往已經過時了。

總而言之,對於教育的過程之中,資訊技術扮演重要而且正面的角色,它必須先存在於整個教育環境體系之下,我們才能評估其替老師、學生,甚至整個教育體制所帶來的影響,針對評估結果再加以改進資訊技術,如此良性循環,才是我們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

文章來源:http://www.ericdigests.org/1999-1/benefits.html